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预算司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栏目>财政预算监管

广东专员办稳步推进工作转型

  一、在转型思路上着力抓基础、转角色、建机制、促成效

  (一)抓基础。一是夯实业务知识基础,加强“两个全覆盖”相关的财政预算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二是强化信息数据基础,针对中央驻粤基层预算单位和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特别是专项转移支付,建立和完善财政预算监管相关基础信息数据库;三是强化法治,营造法治氛围。

  (二)转角色。要求干部要拓宽视野、转变思维,熟练运用管理的方法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加强对重大问题及政策研究,为制定完善财税经济政策积极建言献策。

  (三)建机制。一是建立细化的财政预算监管各项工作流程。细分业务类型和行业特征,根据管理要求,从源头监管、过程控制、节点审核、疑点追索、跟踪问效等多环节梳理,形成有效监管流程;二是建立与部内司局良好的沟通联络机制,下情及时上报、上情尽快下达;三是建立与地方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络机制。例如,广东专员办与省财政厅联合召开了预算监管工作座谈会,达成了适时召开全省会议、抄送文件、联合调查或调研、重要会议互相通气、重要事项通报机制、复杂问题协商机制、建立日常联系联络机制等七点共识;四是建立个人和处室季度工作小结机制。根据部里新的人事管理制度要求,强化对处室、干部日常表现的考核,量化管理、事实说话、有据可查、业绩优先。

  (四)促成效。通过加强财政预算监管,进一步提高中央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稳步提高中央驻粤基层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力及资产财务保障力。

  二、分类管理,分项建机制,推进工作顺利开展

  结合专员办转型后的具体业务内容和处室职能,实行“模块—分类—分项”管理模式,在操作上按照不同业务模块的不同部门类型,模块化具体监管项目的操作,搭建了业务框架,细化操作流程管理和控制,有重点、有步骤、有规范、高质高效地推进转型后工作的开展。

  (一)搭建业务框架,实现转型后科学和规范的业务分类。结合广东省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预算监管业务重新进行梳理,以二处的业务为例,将业务分为部门预算监管模块和转移支付监管模块。在此基础上,又将模块分为几大类型,如部门预算监管模块里的海关类部门预算(广东省有6家直属海关和1家分署)、高校类部门预算、科研机构类部门预算等模块,转移支付监管模块里的社保类转移支付审核、文化类转移支付审核等模块。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而按照具体业务,部门预算监管模块划分了资产监管类业务、预算审核类业务、政府采购监管类业务等模块,转移支付监管模块划分了资金流转审核、资产价值审核等模块,建立起了全覆盖的网状分类机制。

  (二)制定模板,明确路径,强化操作流程管理。制定各项具体工作操作模板,如部门预算编制审核模板、部门决算编制审核模板、国库直接支付申请审核模板、银行账户开立申请审核模板,还有各种转移支付等多项预算监管相关审核模板,为每一个具体审核事项提供详尽具体的路径指引,以统一操作。如在部门预算编制审核工作中,对人员编制数的审核,在审核模板中明确要求经办人员在审核时必须将预算申报数与下达编制的文件相核对;对于职工实际人数的审核,明确要求经办人员在审核时必须将预算申报数与工资发放表的人数和人事部门提供的职工名册清单人数相核对等。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  2015年12月11日